公司動態
中國裝備制造業將更大更強
閱讀:419 發布時間:2012-11-23主持人:聽他們講述風云激蕩,在這里讀懂今日中國,歡迎走進十八大代表訪談節目《者說》。中國的企業在過去的十年中,無論是從企業的自身,還是國內和的環境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那么在未來的十年中,中國企業還會取得哪些輝煌的成就?今天我們就邀請到了來自江蘇代表團的黨的十八大代表王民,王民代表,你好。
王民:您好。
過去:60億到1000億的飛躍
記者:首先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在過去的這十年來,企業有一個什么樣的變化?
王民:徐工集團在十六大召開那一年,它的營業收入也就是60多億人民幣,這十年過來了,今年徐工集團將要突破1000億元的大關,所以從規模上,上了一個巨大的臺階,更重要的是,這十年從量變到質變有一個提升。
記者:量變到質變是從外在的環境還是從企業的自身(變化)?
王民:我是講的企業的自身,因為你要達到1000億的規模,沒有不斷的新產品的開發不行,沒有市場開拓不行,沒有理念的更新也不行,所以促使著我們,這種競爭就促使我們要變化,要進步。
過去:只有國家大發展才有企業大發展
記者:那在這個過程當中,從我們國內的環境,包括的環境對于企業來說有什么樣的變化?在這十年中?
王民:應該說整個的中國的企業,都在國家發展的大背景下進步,所以只有國家的大發展,才有企業的大發展。這個是鍛煉了一批企業,也鍛煉了一批企業家,的環境,應該說是從弱到強,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過來的,大概在十年前的時候,徐工的出口收入也就是3000多萬美元,去年我們接近11億美元。
記者: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
王民:在很多國家不是用一臺、兩臺來計算,(我們)已經用*來衡量自己的地位了。
過去:從“價格戰”到“差異化”競爭的跨越
記者:現在我們了解到徐工集團在機械工程行業里面,已經排到了前五,甚至馬上進軍前三,那么在這么激烈的競爭環境當中,中國的企業在海外的發展,您覺得zui需要克服的困難和zui大的挑戰是什么?
王民:謝謝你這么了解徐工,十年前的徐工,在工程機械排行榜上見不到名字,去年的排行我們*五位,這個是一個巨大的變化,在競爭當中,徐工已經是產品系列非常完整,而且是主機、零部件同步發展,在市場的競爭當中,我們現在已經從單純的打性價比這樣“一場戰斗”,到逐漸打差異化的一場競爭,當然我們差距還是有的,差異化的產品已經開始批量地走向市場。
現在:自我提升的*機遇
記者:那么您怎么看待未來五年中國企業的發展?
王民:現在很多企業感到比較不舒服。但是對徐工來講,對我來講,我認為是一個絕好的一個內部練兵,內部轉型升級和提升技術創新的一個好機會。
記者:這個機會著重在哪些方面呢?能不能給我們具體地介紹一下?
王民:這個在未來五年,通過近兩年我認為特別關鍵,轉型升級要抓緊,否則的話,我們還是一種粗放型的發展,還是一種只求量不求質,只求速度不求效益的那種發展。所以我想,未來的五年一定要在前兩年打好基礎,才能使我們不只簡單地靠消耗資源,靠污染環境來發展,而不是簡單的利潤率比較低的一種發展,所以我們追求的還是一個要轉型升級的一個發展。
現在:研發投入的關鍵時期
記者:我也看到了這種,對于這種可持續發展觀念的這種實踐。比方說咱們有一個規模比較大的研究所,那么在產品的設計、研發可能各個方面都會有一些深入地研究。那么您怎樣看待科學技術對于一個企業的這種成長的助力。
王民:我們徐工每年的這個研發費用都在十幾億元人民幣,大概占我們銷售收入的5%左右。作為一個企業來講,簡單地靠模仿和追蹤別人技術是不行的,而且現在歐美的一些跨國公司,已經很防備我們。所以說你現在要發展,你必須有大的投入,包括人才的投入,包括資金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在發展戰略上、定位上一個投入,這要必須持續不斷地投入。我說過一句話,在經濟下行的時候,在產品的研發上投入一點都不能減少。zui近我們收購了一個德國的一個企業,一個老牌的企業。這個企業之所以被收購,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經濟不太好的時候,它在研發上減少了投入,所以對我們來講科技是十分重要的。
未來:中國裝備業將既強又大
記者:那么您又怎么看未來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世界經濟格局的這種變化。那么在這種格局變化當中,中國的企業處于一個什么樣的位置?
王民:裝備制造業行業,中國不僅現在規模是zui大,在未來可以預言,中國在裝備(制造業行業)是既強又大,*有競爭力。中國的企業在世界前幾位上,會有相當的一批,我覺得按照這個路走下去,調整結構,轉型升級,創新驅動,中國的企業能夠成長為一個受世人尊重的企業,就是產品可靠,制作精美,服務良好,*的用戶用上中國的工程機械產品,用到徐工的產品,他肯定就是感覺又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