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拋光機是一種電動工具,拋光機由底座、拋盤、拋光織物、拋光罩及蓋等基本元件組成。 電動機固定在底座上,固定拋光盤用的錐套通過螺釘與電動機軸相連。拋光織物通過套圈緊固在拋光盤上,電動機通過底座上的開關接通電源起動后,便可用手對試樣施加壓力在轉動的拋光機上進行拋光。拋光過程中加入的拋光液可通過固定在底座上的塑料盤中的排水管流入置于拋光機旁的方盤內。 拋光罩及蓋可防止灰土及其他雜物在機器不使用時落在拋光織物上而影響使用效果。
電動拋光機顧名思義是以電作為其動力源,電動拋光機因為其內部帶有電機,所以要比氣動拋光機重許多,有3kg左右,不利于維修工人的長時間工作,但是其相對于氣動的拋光機來說,轉動時拋光機的轉速會恒定,不會出現氣壓低轉速慢的情況,但是一般分空載和加載的狀態,有些拋光機在空載的狀態下速度正常,只要一加載,轉速會立即下降。就安全性來說電動拋光機沒有氣動的安全。電動拋光機的轉速一般有5個擋位,在打液態蠟時用較低轉速,去除已經干結的蠟時使用較高轉速。
單作用拋光機與雙作用拋光機
單作用拋光機就是我們所說的同心機,拋光盤的圓心與旋轉的圓心一致。這類拋光機的高轉速一般在4000r/min左右。雙作用拋光機就是我們所說的偏心機,也就是拋光盤的圓心與旋轉的圓心不一致,我們把從圓心到圓心的距離稱為偏心距。它的高轉速一般和偏心距有關系,偏心距越大,高轉速越低,偏心距越小,高轉速越高。偏心距為0的時候轉速較低。這個參數和拋光機對漆面的切削力有關系,同心機在同樣的轉速下對漆面的切削力要比偏心機大很多,偏心距大的拋光機的切削力要比偏心距小的拋光機大很多。
單作用拋光機 與雙作用拋光機的比較
(1)運動軌跡對比
單作用拋光機是同心、單方向運行,運轉軌道也是很單一 ,從圓心到邊緣旋轉半徑依次增大,其切削力也會隨著半徑的增大變大,也就是說拋光盤的邊緣切削力度大,拋光后極易產生圈痕,就是我們所講的太陽紋。也正是因為其切削力比較大,研磨拋光的效率才會提高,不利的一面是會把表面的油漆磨得很薄,加速漆面的老化。
電動偏心機的型號分為12mm、15mm和21mm,轉速依次降低。一般12mm的拋光機轉速高可以達到5500r/min,21mm的拋光機高可達到4200r/min。
(2)熱量變化的對比
單作用拋光機在拋光時,我們一般都會在研磨劑里摻水或是把研磨劑刷到漆面上以后,在研磨劑上再噴一層水珠,目的就是在拋光時把漆面和拋光盤的熱量降下來。但是這種情況一般都是治標不治本,等到水被拋光盤消耗掉,拋光盤和漆面上還是會很熱。由于拋光盤只是簡單的旋轉運動,很多維修工人追求工作效率會對拋光盤施加很大的壓力,再加上有些維修工人拋光時喜歡長時間拋一個位置,這樣更不利于熱量的散發。后導致漆面損壞和拋光盤損壞。雙作用拋光機的拋光效率比單作用的要低,由于拋光時它是晃動的,那么它的散 熱 效 果 要比 單作用拋 光 機好得多。雙作用拋光 機在拋光時不用對漆面噴水,可以施加拋光劑后直接拋光,注意拋光劑一定要施加在拋光盤上。另外,在 拋光時要保證漆面上 拋光劑濕潤,避免出現干拋,因為干燥后的拋光劑,其磨削顆粒極易劃傷漆面。所以一般不允許把拋光劑收的很干凈,拋光后好在漆面上呈現云霧狀的拋光劑的痕跡,又能透過這種痕跡檢視整個漆面的拋光效果(無劃痕,無圈痕等)才是佳的。
電動拋光機操作的關鍵是要設法得到大的拋光速率,以便盡快除去磨光時產生的損傷層。同時也要使拋光損傷層不會影響終觀察到的組織,即不會造成假組織。前者要求使用較粗的磨料,以保證有較大的拋光速率來去除磨光的損傷層,但拋光損傷層也較深;后者要求使用細的材料,使拋光損傷層較淺,但拋光速率低。
解決這個矛盾的好的辦法就是把拋光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粗拋目的是去除磨光損傷層,這一階段應具有大的拋光速率,粗拋形成的表層損傷是次要的考慮,不過也應當盡可能小;其次是精拋(或稱終拋),其目的是去除粗拋產生的表層損傷,使拋光損傷減到小。電動拋光機拋光時,試樣磨面與拋光盤應平行并均勻地輕壓在拋光盤上,注意防止試樣飛出和因壓力太大而產生新磨痕。同時還應使試樣自轉并沿轉盤半徑方向來回移動,以避免拋光織物局部磨損太快在拋光過程中要不斷添加微粉懸浮液,使拋光織物保持一定濕度。濕度太大會減弱拋光的磨痕作用,使試樣中硬相呈現浮凸和鋼中非金屬夾雜物及鑄鐵中石墨相產生“曳尾”現象;濕度太小時,由于摩擦生熱會使試樣升溫,潤滑作用減小,磨面失去光澤,甚至出現黑斑,輕合金則會拋傷表面。為了達到粗拋的目的,要求轉盤轉速較低,好不要超過600r/min;拋光時間應當比去掉劃痕所需的時間長些,因為還要去掉變形層。粗拋后磨面光滑,但黯淡無光,在顯微鏡下觀察有均勻細致的磨痕,有待精拋消除。
精拋時轉盤速度可適當提高,拋光時間以拋掉粗拋的損傷層為宜。精拋后磨面明亮如鏡,在顯微鏡明視場條件下看不到劃痕,但在相襯照明條件下則仍可見到磨痕。電動拋光機拋光質量的好壞嚴重影響試樣的組織結構,已逐步起有關專家的重視。國內外在拋光機的性能上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出不少新機型、新一代的拋光設備,正由原來的手動操作發展成為各種各樣的半自動及全自動拋光機。
簡介
電動超聲波模具拋光機(又稱超聲波省模拋光機 ,超音波研磨機,電子打光機,英文:Ultrasonic Mould Polisher), 誕生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早起源于德國和日本,期隨著現代工業的不斷發展,超聲波模具拋光機已成為模具制造領域*的重要拋光工具之一,超聲波模具拋光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原理
超聲波模具拋光機拋光的過程其實是一個由電能轉換成機械能的過程,主要由超聲波主機控器將超聲波電信號經功率放大器處理后輸出到超聲波換能器工作手柄上,超聲波換能器工作手柄再將超聲波電信號轉換成一個20KHZ以上的高能高速機械振動,后經變手柄前端的變幅桿傳遞到工具頭的未端,并帶動工具頭上的研磨材料懸浮液以第秒20000次以上的速度高速沖擊被拋光工件的表面,從而快速達到鏡面效果。
參考資料編輯區域